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年生活>>养生保健
烟台七旬老人绣布“作画”
发布日期:2015-05-04

来源:全国老龄门户网站 

  有多少民间手工艺正走向消亡,恐怕没人说得清楚。随着老一辈的渐渐故去,那些世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开始慢慢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远去。一件手工艺品,慢慢从无形到有形,从粗糙到精致,每一处都包含着人的灵性,这是工业化时代、高效率生产所无法企及的。家住烟台市芝罘区白石街道的杨淑华就有着一门特殊的手艺,她不用画也不用对照,就能在绣布上绣出漂亮的牡丹花、栩栩如生的蝴蝶。
  不用画也不用印,直接用绣针“作画”
  1964年,烟台刺绣厂招绣花女工,杨淑华报名参加并被录取。“以前在家里也会跑缝纫机,不过在家里就是缝被套、衣服什么的,刺绣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厂子里有师傅教,一个老师给我们做示范,我们照着学习,很快就出徒了。”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杨淑华为了给奥运会送一份贺礼,她先在脑袋中想好了龙的样子,然后把这个样子用两天时间绣了出来,一条威风凛凛的彩龙就跃然布上,杨淑华将它装裱起来,参加了烟台市的一个比赛,获得了最佳才艺奖。杨淑华还有一件令她十分自豪的作品《花开富贵》,几朵不同颜色的牡丹花,开得生机盎然、富丽堂皇。“因为不是按照画好印上去的样子绣的,所以每一朵花都不一样。”不需要印图案,也不需要画,更不需要有个样子对照着,杨淑华凭借的是自己的绘画才能。“我会画画,参加单位的绘画比赛,经常得奖,最初的时候都是和同事们一样,把画样印到画布上照着绣,后来干了几年刺绣,就开始干统计,这个时候就没有画样了,我寻思,既然自己会画画,何不自己画了绣呢?”就这样,杨淑华开始自己做画样,渐渐地,干脆不画了,直接用绣针当画笔,丝线做颜料,开始在绣布上直接“作画”了。
  一百只蝴蝶一百个样子,从来不重样
  “上班的时候工作忙,绣得少,不过心里头一直喜欢刺绣,退休后在家里,空闲时间多了,又把这个拾掇起来了。”杨淑华陶醉在自己刺绣的乐趣中,不时给自己的衣服、家里的摆件绣上一朵牡丹、一只蝴蝶、一方荷塘……“如果你的衣服破了,需要补,我也可以在衣服上绣上一朵花或者一个小动物。”杨淑华认为这个是最有成就感的,因为现在的人大多不爱穿带补丁的衣服,一件好端端的甚至很昂贵的衣服,如果不小心弄破了一块就丢掉实在太可惜了,而有了这朵花,不止看不出衣服是破损的,相反还能美化和提升衣服的品位。
  杨淑华最多绣的,是结婚的礼服。“给新郎的衣服上绣个龙,新娘的衣服上绣个凤,有时给新娘的礼服上从领子一直延伸到脚踝处绣只凤,很长,特别美。新人们穿在身上,还喜欢在婚礼上展示我的绣品,这样的时候我心里就特别自豪。”
  因为不用画样,杨淑华绣起来特别快,一朵牡丹花两个小时就能绣好,一只蝴蝶半个小时就ok。“我绣了那么多蝴蝶,从来不重样,一只蝴蝶一个样子,一百只蝴蝶一百个样子。”这一点,杨淑华也特别自豪。
  经常到海阳配线,家里有个柜子专门装绣花线
  杨淑华介绍说,之所以牡丹绣的时间要长,一个是牡丹花一般比较大,再是一朵牡丹花需要用到十五种颜色的丝线,换来换去也很费时间。这些丝线的颜色都是相近的,但不能混淆,必须按照颜色深浅循序渐进,这样牡丹花才有层次,才会像真的一样,如果有一点地方用错了颜色,花儿看起来就会显得生硬和不真实。
  为了把所有颜色的丝线都买齐,杨淑华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在烟台常常买不全,我就和老伴一起到海阳绣花线厂去买,有的时候我忙了,就是老伴自己去买。来回得坐将近四个小时的车,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是挺辛苦的,不过好这个,就愿意付出。”杨淑华家里有个柜子,是用来专门装绣花线的,打开柜子,从上到下密密麻麻摆满了绣花线,怎么也得有几百种。
  “多活动多锻炼手指,别让身体锈了,多动手多动脑,别让脑袋糊涂了,一定要有个好心态,生活才会幸福快乐。”说着,杨淑华架起缝纫机,“噔噔噔”跑起来,在她的绣针下,一朵漂亮的牡丹花在春天的暖阳下呼之欲出。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