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年生活>>夕阳风采
遂昌七旬老人自制10多把“奇特二胡”
发布日期:2017-08-11

不是专业出身,不懂五线谱,却做出天下第一胡 

    

  在遂昌县城荷花滩大桥下面,每天都会有一群老人聚集在此,他们吹拉弹唱,惬意地享受着与乐曲相伴的退休生活。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老人和他所拉的二胡频频吸引路人驻足。这位老人叫潘存仁,他的二胡造型奇特,却音质良好。 

 

  老潘这个二胡可是他自己动手做的,你看看,精细着呢!”边上的老人指着潘存仁手上的二胡向听众介绍。 

  潘存仁今年已经74岁,是元立集团的一名退休职工。从1999年至今,潘存仁自己动手做了13把二胡,这些自制的二胡比起普通二胡真是算奇特,体积大,最大的一把二胡18斤,琴筒直径有35厘米。 

  说起自制二胡,还得从潘存仁小时候的一次经历说起。 

  上个世纪50年代,只有十几岁的潘存仁在一次看戏过程中,被舞台上一个拉大胡琴的演员吸引了。那把大胡琴优美的琴声撩动了年幼的潘存仁内心的梦想:想要拥有一把大胡琴。 

 

  在工作之前,因为条件有限,潘存仁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工作后,他到处打听,想买一把大胡琴,但却寻找不到。买不到现成的,那么就自己做吧。潘存仁有了这个想法后,就开始动手准备。 

  自己动手做二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潘存仁没上过几天学,对乐器和乐理一点不懂。但是,一直以来想要拥有一把大胡琴的愿望,让眼前的困难变得渺小了许多。 

  因为没有参照物,我只能照着记忆里二胡的样子,一点一点开始琢磨,经过几次反反复复修改以后,还真给我做成功了。”1999年,潘存仁的第一把胡琴出炉。 

  当时我在朋友家看到一块黄檀木,他准备拿来当柴烧,我便向他要来。潘存仁拿着黄檀木找到一家木材加工厂,将黄檀木开片。回去后,他再根据二胡的样子慢慢做。没学过木工,他就用小钢锯一点一点锯,用小锉刀一点一点磨;没学过乐器制作,他就一遍一遍调试,一遍一遍修改,直到音质满意为止。前后花了一周时间,第一把胡琴终于做好。 

 

  黄檀木是白色的,为了美观,潘存仁用红黑两种颜色的漆先后对琴筒进行油漆,再用砂纸进行打磨,等出来一些自然的纹理后,再刷一遍清漆。你看这把二胡的琴筒,我不说,别人都以为是天然的花纹呢。潘存仁说,为了追求完美,他还对琴筒上的羊皮进行了改造,手工画出纹理,远远看去,就像一块蛇皮。 

  有了第一把二胡的制作经验,潘存仁又计划着再做第二把。有一次,他看到一截废弃的钢管,直径大小刚好跟琴筒差不多,于是便想着用钢管做琴筒。那时候,他们都说从没有人用钢管做琴筒,不可行,但我偏不相信,就是要试试。潘存仁说,大概也花了一周左右时间,不锈钢材质二胡做好了,试了试音质,潘存仁和他的老友们都很吃惊,音质很不错。 

 

  对于二胡来说,琴筒用蛇皮蒙面,音质是最好的。潘存仁说,2008年,他和老伴去苏州旅游,看到一家店里在卖蛇皮,他一下就走不动了,准备买一块回去做二胡。当时我花了1500元,买了一块52厘米×52厘米的蛇皮,回来后我就做了这个最大的二胡。 

  潘存仁告诉记者,最大的二胡花了他两个月时间才做成,就光为大胡琴配弦就花了不少功夫。普通的二胡弦用在大胡琴上太细,我趁着去杭州的机会,跑了很多琴行,最后买到大提琴的弦,绝配。 

  自从琢磨出门道后,潘存仁做二胡一发不可收拾,这些年,他又陆续做了好几把二胡。前不久,他刚刚完工三把更加奇特的二胡。这几把胡琴的琴筒是扁平的,可以说是对大胡琴的一个改良。潘存仁说,大胡琴因为太重,带出去非常不便,他就想着做个改良版的大胡琴,于是便有了这几把琴筒扁平的胡琴。 

  这个胡琴,一般人还真没看到过。琴筒似新疆鼓,一面蒙了蛇皮,一面还做了花窗,这样音色就能更好地表现出来。县文化馆退休干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吴发看到潘存仁的几把胡琴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是天下第一胡 

  潘存仁做二胡是好手,拉二胡同样了得。我不懂乐谱,只能靠脑子记。他说,每次听别人拉,他就把调子记在脑子里,比识谱还管用。每次有剧团来遂昌演出,潘存仁总是第一时间去买票,他抢先买票占个好位置并不是为了看台上演员的表演,而是为了听乐队的琴师弹琴。每次我都挑最靠近乐队的位置,看他们拉,我就记,跟他们学。靠着自己的好学,不懂乐谱的潘存仁把二胡拉得很是地道。 

                                                       (遂昌县老龄办)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