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年生活>>夕阳风采
遂昌:古稀老人的二胡人生
发布日期:2017-04-18

“这把是板胡,这把是徽胡……”跟着73岁的吴发老人走进他家的练习室,展示柜内悬挂的10余把二胡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吴发说,自10岁与二胡结缘后,这里的每一把都代表着一段属于他的别样人生之旅。

  自制乐器,与二胡结缘

  吴发是家中的老大,有三个弟弟,幼时一家的生活费用,仅靠父亲在造纸厂工作的微薄工资。平淡无奇的日子在一个午后发生了改变。父亲下班后,从隔壁叔叔那借来二胡,在家拉了一曲《买花线》,悠扬的曲调让他当即便爱上了这种乐器。

  但由于父亲没时间指导,家中又没有二胡,兴致浓浓的吴发想学习演奏却毫无门路。于是,他灵机一动,打算自制二胡。琴筒用的是砍下的竹节,琴杆和轴是削好的木棍,琴皮是“鸡小袋”,弓杆则是从蓑衣上拔下的杆子凑在一块,吴发照着记忆中的样子,倒还真做出了一个二胡的雏形。

  万事俱备,琴弦却没有着落。恰好,母亲拿出5分钱,让吴发去打一瓶酱油。于是,他暗暗扣下2分钱买了琴弦,再用溪水灌满酱油瓶。至此,他的自制二胡大功告成,靠着听和摸索,虽是“野路子”,却也逐渐学会了一些曲调。

  两度停学,因二胡改变

  不知不觉,吴发从小学毕业后进入遂昌民办中学念书。凭着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他买到了人生第一把二胡。初中三年,在打好学业基础的同时他苦练琴技,最终在考入遂昌师范后一鸣惊人,成了学校里会拉二胡的“小名人”。

  联欢会、送新兵、文艺赛……有演奏需要的地方,几乎都能看见吴发的身影,在遂昌师范内,他度过了格外充实的一年。后来,遂昌师范停办,吴发因二胡的演奏转入金华师范就学。但再次入学后的第二年,金华师范同样因为一些原因停办,他只能返程回到遂昌。

  “当时挺迷茫的,也尝试学过一些新手艺,但还是没能放下二胡。”1963年,遂昌婺剧团招生,吴发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正式进入剧团,成为一名学徒。因为有基础,他作为“配胡”跟着剧团到处跑,常常两三个月回不了家。艰苦的剧团生活锤炼了吴发,实练积累的经验让他的琴技不断提升,渐渐由“配胡”变成“主胡”,成了剧团的领军人物。

  为人师者,奏二胡人生

  1984年,剧团因经营不善,每况愈下,工作近20年的吴发不得不选择离开。在组织安排下,他被调往县文化馆工作。一下子没了剧团的高强度演出,他有了更多空下来学琴的机会,接触到的二胡艺术层次也越来越高。

  因精湛娴熟的演奏技巧,1993年,吴发被聘请为县实验小学民乐队的辅导老师。课堂上一张张稚嫩求知的脸庞,让他忆起了幼时渴望学习二胡的自己。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他感受到了授业的乐趣,并接连辅导了多支民乐队。2004年,县里举办汤显祖文化节,其中百人齐奏昆曲十番的任务落在了吴发的肩上。

  “县里要求3天之内找到100名不同年龄段的二胡演奏者,并且要完成彩排。”当时,吴发已经退休,但仍然全身心投入到昆曲十番节目的前期准备中,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其后的几年间,吴发一方面热心县里的文艺节目,另一方面则是担任起了老年大学的器乐老师一职,这一做,就是13年。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仅是教授学生,我也常常教儿子和孙女。”吴发告诉记者,儿子现在是汤显祖传承基地的辅导员,还和他一样是省音乐家协会的会员,而12岁的孙女二胡也已考过了六级。在授课之余,一家三代人常常会坐在门前的小院子里,合奏二胡经典曲目。

  这几十年来,二胡之于吴发,就像是另一位伴侣,陪伴着他走过风风雨雨。

(遂昌县老龄办)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