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年生活>>夕阳风采
常去图书馆的“拾荒老人”走了 留下一个捐助者名字“魏丁兆”
发布日期:2015-12-22

来源:浙江老年报       记者:徐小翔

 

    图书馆、拾荒老人、退休教师、捐资助学……最近,这些关键词再次集中到一位77岁的老人身上,他就是去年《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报道的主人公韦思浩。

 

  不幸的是,本月13日,韦老遭遇车祸26天后,医治无效身亡。

 

  上周五,记者来到老人生前住处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万家花园社区。从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王冰口中得知,老人的骨灰当天上午运到东阳老家与祖坟合葬。随即,记者电话联系了老人的小女儿吴秋筠。“这是父亲的遗愿,做子女的送他最后一程吧。”电话那头,提起老父亲,吴秋筠哽咽了。

 

  吴秋筠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在父亲遗留的小箱子里发现数10张捐资助学凭证,甚至还有签字的遗体捐赠志愿表。这一切,让她和家人都感到挺意外。发黄的票据上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韦老就开始捐资助学,还与其中一些受助的孩子有书信往来。老人的捐资助学凭证上从不用真名,却多次使用一个名字——魏丁兆。对着这个名字,家里人也从未听说过。

 

  即使在媒体报道过老人在图书馆看书的事情后,大多数人也不知道老人的真实身份是一位退休教师。经求证,韦老是杭州夏衍中学退休的,每月退休工资5000多元。按理应该足够用了,但多年来,老人一直省吃俭用,捡些瓶瓶罐罐。即使是同一个小区的人,也常会投去异样的目光。

 

  吴女士告诉记者,这样联想起来,她终于明白了父亲多年来为什么一直这么节省。

 

  韦老最早在东阳老家的中学任教,之后来到了杭州。他将大部分收入都用在捐资助学,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性捐赠三四百,到现在的三四千。“记得小时候,父亲看到老家贫困的小孩也会给个一两块钱,当时工资可能一个月也就10来块吧。”

 

  在社区工作人员口中,记者并未了解到过多关于老人的信息。老人退休后一直独居杭州,去年才搬进万家花园社区,平时与大家的交流也并不多。“大家都知道老人爱看书读报,出事前一小时,我们还看到他在社区阅览室。”记者还从杭州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老人每次到图书馆看书,都会把手洗得特别干净。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