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年生活>>学无止境
独具匠心的词句重复
发布日期:2015-05-08

来源:处州晚报 作者:市直徐龙年

 

    古人作诗为文,非常讲究推敲锤炼,最忌字、词、句的重复。至于短诗创作,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重复出现了的字词或文句,常被视为繁冗而遭到诟病。

  但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却十分大胆地使用了重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七绝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中,都出现了“巴山夜雨”四个字。难道著名的晚唐小李竟然不知个中弊端?非也!只要我们对该诗稍作一番品味,就可知道,前后两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其含义并不相同,不仅不是字词的机械重复,恰恰相反,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的巧妙之处。

  开首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既是对妻子(一说是对友人)的回应和安慰,又是对眼前景物的写实:您多次来信询问我什么时候回来,但我现在旅居客地,身不由己,确实说不准归家的日期呀;唉,巴山一带连日阴雨,此刻,夜幕早已笼罩了大地,四周的池塘想必已被秋水涨满了。江山阻隔,有家难归,亲人思念,天各一方,再加上“夜雨涨秋池”,此时此地此景,诗人怎不平添几分离愁?

  但是,作者的情绪并没有因此而一直低落消沉下去,你看接着的三四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等我回到家里,咱俩倚坐在靠近西窗的桌旁剪烛畅谈,到那时,该有多少话要向对方倾吐!倘若共同来回忆一下今夜各自的心情,那又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呀!三四两句写得非常活泼开朗。诗人这样写,不但寄寓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是对眼下这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惆怅心情的自我摆脱。

  由此看来,《夜雨寄北》第二句和第四句都出现“巴山夜雨”,是作者有意用现象上相同的字词,来表达当时复杂的心境。前者实写,后者虚写;前者写景,后者写情;前者写现在,后者写将来。由于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了重复,从而收到了非常理想的艺术效果,所以一直备受褒奖,传颂至今。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古诗词中巧妙运用重复的例子还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在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花木兰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作好一切准备后踏上征程时,作者写道:“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短短的八句里,“不闻爷娘唤女声”就出现了两次,把花木兰那种“既爱国,又爱家”的复杂缱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