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年生活>>学无止境
书画收藏的“八点”真经
发布日期:2013-06-09
    书画收藏的“八点”真经中国书画艺术收藏网 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我的运气总是特别好,总能捡到漏,我不知如何作答。收藏靠缘份,但这缘份的背后也有很多的必然性。机会对大家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所以我想来谈谈关于收藏以及捡漏的一点个人浅薄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心态  

  很多人进收藏圈总是抱着捡漏的心态,其实这也是收藏中最忌讳的事情。戒骄、戒躁、戒贪,在收藏中尤其重要。一旦你以捡漏为目的,贪便宜,往往会上当受骗,天下的陷阱往往多于馅饼,要有捡漏的准备,不可有捡漏的心态,所以收藏需要冷静,同时也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记得在十几年前,我刚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有一次在一旧书摊上看到一张弘一法师的书法,摊主说是别人夹在书页中卖出去的,我便信以为真,因为弘一法师生前在温州呆了十二年,这种机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便花了八十元买了下来。后面的事情我想大家应该也能猜得到,当然是赝品一张。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真是幼稚与可笑。   

  二、功课  

  我的一位老师就对我说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牢记这句话,并努力去做。见多方可识广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古人有云:“观千剑而识器。”眼界一定要大,多看、多读、多学、多参与。收藏尤如做学问,一定要严谨、认真。要善于发现,在发现后更要认真研究,谦虚求教。有时候不要因自己觉得不可得而轻易放弃,但也要学会放弃。今年在某场拍卖会上遇到一件沈尹默书法精品,正当大家都认为这件东西精,一定会卖出高价而放弃时,却让我买下了,虽说出的价也不算什么漏,但我觉得如此精品物超所值。所以不管你认为有没有可能,事前功课一定要充分,每遇一事都当做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三、眼力  

  搞收藏最重要的是眼力,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如何去培养自己的眼力?这是很多人的困扰,当然也包括我。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觉得这需要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平时积累的各方面知识。看一副作品首先是要感受气息,我觉得气息就是一种由视觉产生心理的一种共鸣,要能够打动你,感染你。再就是技法,首先了解中国画及中国书法的传承,各门派技法特点,点画、线条、笔墨质量的评判。再了解作者的技法特点,如吴湖帆画荷之独特技法,陆俨少山水画中云、水技法等,再加以作者当时的时代特点、环境等加以判断。举例吴湖帆画荷花的技法,据说是以“水撞粉”的独特技法画荷花,这样的效果会使花显得圆润、饱满,有立体感,且粉的色彩变化过渡自然。而这种独门秘法只有门下几个得意门生继承,如张大壮、朱梅村、陆抑非等。  

    四、知识面  

  对画家、书法家要了解其学习过程,各个时期的风格及风格形成的过程,个人的嗜好、习惯、交往,以及习惯用的笔、墨、纸、印章等特点,还有前面提到的技法。如唐云,较早期多学八大、华喦等,画风细腻、生动,唐云在七十年代之前的作品多属此类,而后期喜以浓彩重墨作画,而其市场价值当然也属细腻一路为高。而王个簃也是如此,在民国时期作品用笔较为老辣,因为他当时正为吴昌硕代笔,而后期不如中期,其市场价位也相去甚远。于右任作品中签名书“于”字时,通常下勾是先向上提起再向左边勾去,形成一个弧线。沈尹默书“飞”字喜欢将下面的“乙”的后面顺势捺去,很少向上勾起。赵朴初在七、八十年代书法作品中,习惯用一种特殊的墨,稍有宿墨的效果,细看有墨粉,其黑如炭,卷轴打开时经常会发现裱件背后留有墨粉。还有文房用具的一些知识,如老的纸张的一些特性、墨以及用印习惯等。老的纸、墨与现在的不可比,纸张老的没有火气,特别是一些蜡笺,包浆让人感觉很沉稳。扇面你要注意它的尺寸比例是否符合古法,其包浆如何等方面。老墨无论浓墨淡墨精神都特别好,如老的油烟墨,墨如漆色,是现在的墨无法比的。我以前收藏过一对吴大徵对联,是用油烟墨在蜡笺纸上写的,墨色的亮度现在唯有漆可比。当然用老纸、老墨做假的也很多,要综合来看。再讲用印,例如陆俨少先生的一方“穆如馆”印,在1979年摔了边框,若在八十年代陆画中出现这方印边框完好,基本就可以定假了。还有裱头,原装老裱和一些老裱头的假画的区分,看看其边缘是否整齐。某些老画家会有一些特定的记号,只告诉家人。然而这些只能作为常识性的积累,而不可做了教条式的鉴定依据和标准,否则将落入鉴定误区。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