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龄工作>>老龄研究
推进“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需要抓好三个方面
发布日期:2017-07-25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越发不能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等老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明显不足。鉴于此,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的政策,开始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实际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就将“以社区为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照顾”作为全球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奋斗目标,而“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又恰好符合“原址安老”的国际趋势和CCRC持续照料的国际原则与经验,这本身是一种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的创新型养老模式,理论上应该能够解决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但实践中,由于规划的滞后、科技与管理的落后、法规间的矛盾、公众的偏见等种种原因,“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遭遇发展挑战,甚至在部分城市出现民众出于对空气污染、医疗垃圾、老人丧葬等问题的考虑而抵制“医养结合”的极端案例。为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社区养老的设计上看,应做好源头规划,保障社区养老尽快落地。当前,我国社区养老用地和设施建设匮乏,尤其是在城市老旧小区以及农村地区,新建社区也存在养老设施不足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老旧社区的公共福利设施多由政府公共财政出资购置或租赁,新建社区则由开发商通过配套社区用房的方式解决。但真正的难点不在于设施的建设难而在于设施的落地难,排除居民的认知不足外,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规划的滞后。很多小区在规划设计时,没有预留社区养老等公共福利设施用地,给后续补建带来了很大的被动,也增加了诸多不必要的财政成本。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升规划意识,将社区养老场所等社会福利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对护理、康复、自理、托养、居家及文体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数量和布局统筹考虑、分步实施,从源头上解决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布点问题,从而助力社区养老项目尽快落地。

  其次,从社区养老的模式上看,应以社区为平台,实现养老模式的“三位一体”。当前我国养老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9073”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从全球经验来看,居家、社区和机构三种养老模式本身符合国际惯例,但遗憾在于我国的三种养老模式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平台,而是彼此割裂的三个部分。结合市场需求,当前的养老模式供给侧改革应该从社区养老入手,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效对接起来,形成“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三位一体”。可以考虑的做法是由“社区养老”走向“养老社区”,如常州、萧山等地涌现出的颐养中心、养老公寓等以地产为基础的养老模式创新正是对“三位一体”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

  最后,从社区养老的运营上看,应创新运营方式,解放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养老的政策限制。从社区养老的专业性、便利性和低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应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养老机构,考虑推广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模式,将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移交、管理等工作交由社会力量运营,一方面增加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节约政府成本,避免由于入不敷出导致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不畅问题。同时,尽快建立健全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的政策体系、行业标准及管理规范,并加快培育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与能力的养老机构,促进社区养老规范发展。此外,还要根据社区养老的发展实际,尽快放开对于社区养老机构的场地、规模、经营主体等的政策限制,使更多的家庭化服务机构、小微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具备合法服务资质,以缓解社区养老服务的市场供给缺口,实现政府、社会和投资主体的共赢。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