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龄工作>>老龄研究
新农保加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
发布日期:2016-11-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些年来,由老龄化、少子化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依赖子女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中国政府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新农保已基本实现农村居民的全覆盖。作为一项惠民政策,新农保拓宽了老人的经济来源,改变了农村家庭的预算约束,使得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不再过度依赖子女,家庭养老决策和子女赡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那么,在此背景下,作为家庭养老经济支柱的私人转移支付将会受到什么影响?新农保是否会“挤出”私人转移支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合理评估新农保政策效应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之间既可能是替代关系,也可能是互补关系。如果存在替代关系和挤出效应,目标受益人可能会发生偏移,政策效力也会因此被稀释和减弱,忽视挤出效应可能会高估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反,如果存在互补关系和挤入效应,公共转移支付会与私人转移支付相互促进,忽视挤入效应可能会低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挤入效应或挤出效应的评估可以为代际间的经济支持动机和行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均参与新农保的老年夫妇可获子女更多的私人转移支付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家庭传统的养老模式,子女向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是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那么,新农保的实施对子女的经济赡养会产生哪些影响?为此,我们使用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用多值处理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测度了新农保对私人转移支付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新农保的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依据。CHARLS是一项针对中国中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个人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其2013年追踪调查数据库覆盖了全国150个县、区的450个村,成功访问了1万余户家庭,总体上反映了中国中老年群体的真实情况。

  我们以老年夫妇作为分析单位,同时将样本限定在符合新农保参保范围且未参与其他养老保险的60岁以上老年夫妇,最终样本包括2376对老年夫妇,其中无人参保、有1人参保和均参保的老年夫妇分别为268对(占11.28%)、1019对(占42.89%)和1089对(占45.83%)。本文所涉私人转移支付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转移支付情况,包括子女向老人的转移支付、老人向子女的转移支付,以及子女向老人的净转移支付。私人转移支付金额是现金和食物的折算,均以2012年的不变价格计算。

  由于新农保只是影响私人转移支付金额大小的众多因素之一,为剥离出新农保对私人转移支付影响的净效应,需尽可能全面地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宏观层面上居民所属的地区,二是社区层面上不同村镇的经济状况,三是家庭层面上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状况。人口社会学特征采用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三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经济条件采用家庭流动资产指标来衡量;家庭和社会支持采用是否有子女、子女收入、养老保险是否由子女缴费以及是否与子女同住四个指标来衡量。

  

多分类响应变量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老年夫妇的参保状态受到多层面因素影响。从宏观层面看,相比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参保意愿更强。这一方面由于新农保在不同区域的政策资助力度不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而对东部地区仅给予50%的补助,另一方面在经济条件、养老偏好方面不同地区亦有很大差异。以老年夫妇均参保的情形为例,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的参保概率高出0.475,显现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更高的参保积极性。同时,社区的经济状况也会对老年人的参保状态产生影响,社区越富有,参保的可能性越低。从家庭微观层面看,年龄、配偶和养老保险是否由子女缴费也会对老年夫妇的参保状态产生显著影响。同样以老年夫妇均参保为例,由子女缴费的家庭比其他缴费方式更有可能参加新农保,概率高出0.067。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广义倾向得分方法估计了新农保对私人转移支付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新农保对净私人转移支付以及子女对父母的转移支付并未产生挤出效应,这与利他动机假设下的预期结果不同。相反,新农保挤入了私人转移支付,二者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均参与新农保的老年夫妇相比仅一人参与新农保的老年夫妇,可获得子女更多的私人转移支付;而均未参保的老年夫妇则深陷养老困境,不仅没有新农保的支持,而且从子女处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也低于参保老年人。以子女向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为例,仅一人参保的老年夫妇相比均不参保的老年夫妇,私人转移支付一年多出733.69元;均参保的老年夫妇相比于均不参保的老年夫妇,私人转移支付一年多出1804.90元;均参保的老年夫妇相比于仅一人参保的老年夫妇,私人转移支付一年多出1071.21元。

  新农保并未挤出农村居民的私人转移支付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并未挤出中国农村居民的私人转移支付,相反进一步加固了农村居民的家庭养老模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公共转移支付方式,与私人转移支付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撑。这一是与私人转移支付的交换动机有关,尤其对于外地务工人员,作为对老年父母照顾孙子女的经济补偿,私人转移支付很有可能不降反增。二是当老年父母的家庭地位和话语权随着经济独立性增强而增强,作为除老年父母外新农保的最大受益者,无论出于获得赡养父母的精神满足,抑或得到潜在的家庭财产、生活补贴等经济利益,子女会通过增加私人转移支付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三是与新农保政策尚处于“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阶段有关,新农保的养老金标准较低,仅仅可以起到家庭养老的补充作用,难以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形成有效替代。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新农保的捆绑政策制定使老年人参保与子女参保紧密联系,许多老年人受限于子女的参保意愿和经济条件而未能得到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

  可以预见,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中的经济支撑作用会逐步增强,但在传统孝悌文化的熏陶下,并受制于日趋增长的财政养老负担,扩大覆盖面和创新管理模式依然是新农保政策实施和改革的重点,新农保的挤出效应仍然有限,社会养老保险不会完全替代私人转移支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马瑜 王琪延)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