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龄工作>>老龄研究
浅析孝亲敬老文化与完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发布日期:2014-12-02

 作者:吕杰   来源:龙口市老龄办  

  孝亲敬老文化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是靠家庭养老,而孝亲敬老文化对我国家庭养老的影响又非同一般,本文浅析了当前我国孝亲敬老文化与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从文化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孝亲敬老文化受到的冲击方面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传统孝亲敬老文化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作用,提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强化家庭养老的道德观念,用法律维护老年人的权利,规范家庭养老,突出孝亲敬老的有利价值,加强社会对养老的支持力度,使老年人能够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安享晚年。同时,也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做了一些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孝亲敬老文化对家庭养老的积极影响。
  一、当前我国孝亲敬老文化的表现及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流动,我国农村在生活水平、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以孝亲敬老观念为基础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诸多挑战,孝亲敬老观念日趋淡薄,致使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淡化,甚至发展到子女不愿养老的地步。
  (一)当前我国孝亲敬老文化的表现
  1、“孝亲敬老”仍是文化主流。孝亲敬老文化的重要思想是尊敬父母,在现代社会多数人仍忠实地信奉孝亲敬老文化。近年来,政府和媒体在孝亲敬老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年不同地方都会举行孝亲敬老楷模评选活动,通过孝亲敬老模范人物的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全社会孝亲敬老爱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增进家庭和谐和代际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不敬不孝”在现实社会中亦不可忽视。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忽略了孝亲敬老意识。在对老人的赡养问题上,有些子女拒绝付赡养费,更有甚者经常虐待老人。有些子女互相推脱责任,嫌弃老人,宁愿出钱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也不愿多看老人一眼,把老人当作眼中钉一样。甚至有的儿女狠心将老人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简直是人性泯灭,更别说什么孝亲敬老之心,这些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不敬不孝”已经成为社会的毒瘤,不容忽视。
  3、传统“孝亲敬老”与当前家庭养老观念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行的社会环境,已经各种现实主义思潮的涌入,出现了孝亲敬老观念淡化、道德素养滑坡的现象。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导致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很多家长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宠爱,家庭孝亲敬老教育严重缺位。于是一代一代的青少年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感恩之心和回报意识,更不知孝亲敬老为何物。
  (二)当前我国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分析
  1、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削弱。家庭规模越来越小,核心家庭比重上升,使居于家庭核心地位的子女的养老负担加重,这对于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人来说是一个日渐凸显的问题。并且由第一代独生子女组成的“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四个老年人,一对夫妇,一个小孩)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一对夫妇既要抚养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赡养双方的父母,甚至曾父母。一方面需要自己赡养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却是赡养自己的子女后代人数日益减少,家庭养老的负担不断加重,赡养老年人的能力相对降低,家庭中容易出现代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2、人口流动迁移加快,老人赡养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我国农村的“空巢”家庭正日益增多,许多农村都出现了只有祖孙两代人空守家庭的情况,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必须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自养和供养下一代。在城镇,年轻人迫于生活的压力,只能一心扑在工作上,更无暇顾及年老的父母。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上升,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自理能力也不如以前,更多地需要家人的贴心照顾和精神安慰。国内外的有关资料显示,人均医疗费用和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医疗费用的3倍,这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会导致年轻人赡养老年人消极情绪的上升。[1]
  3、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负担系数逐步上升。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之一。随着老年抚养比的不断上升,本来就已经是空帐运行的社会养老基金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基本医疗费用也会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而且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那么依靠劳动人口缴费支撑的养老基金将急剧减少,使得养老基金的缺口不断增大,使劳动人口对养老保险失去信心,将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三)家庭养老对孝亲敬老文化的要求
  孝亲敬老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当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弘扬孝亲敬老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讲敬老,才能促和谐;只有讲孝亲,才能知恩图报。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孝亲敬老,应当剔其糟粕,如要反对“父母命不可违”等愚昧思想,取其精华,如敬养、父慈子孝、“游必有方”等,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应在平等亲密的基础上提倡对孝亲敬老文化的传承,形成全社会爱老敬老的风气。因此,提倡和发扬孝亲敬老对于营造家庭美德、规范家庭和社会关系、树立尊老敬老的时代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传统孝亲敬老文化的历史变迁。中国孝亲敬老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对孝亲敬老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发展,提出了“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观点,“孝悌”被看作是所有道德的根源,在整个传统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确立了“孝亲敬老”对于所有人的普遍的道德要求,“孝亲敬老”从此成为协调家庭关系的伦理道德,并为家庭养老做了铺垫。宋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理学家认为孝亲敬老人人生而拥有的,是人的本性,儿子孝顺父母是义不容辞的,与此同时孝亲敬老的专一性、绝对性、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孝亲敬老的基本要求就是子女对父母无条件地顺从,不管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孩子必须孝敬父母,孝亲敬老文化变成了父权专制的工具,在实践上其实成为愚孝,将人们普遍地愚化。[3]
  2、中国家庭养老传统的形成。封建社会将家庭养老作为社会制度。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把对老人的孝敬与对君主的忠诚结合起来,并把这种制度上的需要贯彻到具体的活动和制度中。唐朝的《律例疏议》规定:“凡同居之内,必有尊长,尊长即在,子孙无所自专,若卑幼不由尊长,私取用当家财物者,处罚。”传统社会的孝亲敬老文化是家庭养老的重要保证,很多学者都将中国文化定义成为“敬老文化”和“孝亲文化”。在儒家思想文化中,尊老敬老的思想观念是其主要内容,而“孝亲”的思想则是尊老敬老的理论基础。在“尊老”和“孝亲”主导的文化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孝经》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善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祭则致其严。”供养关系已经从经济上的行为提升到精神文化的境界。[4]
  3、孝亲敬老是维系家庭养老的重要纽带。家庭养老是中国古老悠久的传统,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孝亲”作为当代家庭的道德规范,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准则,不会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家庭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家庭是由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基本的社会单位,养老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对于家庭来说,只有子女孝顺父母,代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家庭才能和谐稳定。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基本国情,着就决定了我国无法完全提供社会养老,所以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其实现的重要的条件是传统的孝亲敬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当前我国家庭养老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面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成熟,老年保障成为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章我们就讨论一下我国养老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条件的制约
  1、家庭养老资源的缺乏。家庭供养者的可获得性较差。虽然我国已经加大了养老保险的实施力度以及覆盖面的扩大,但由于我国目前仍是二元社会结构并且社会养老表现在农村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是家庭养老。在此背景下,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许多家庭里担负父母养老责任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使得家庭养老载体严重缺失,留守老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养老资源特别是精神慰藉大大减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2、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滞后。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更是重中之重。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大量的向城市流动,造成农村传统养老资源的流失,使留守老人从家庭可获得的养老保障资源的质与量持续降低。由此,各级政府应该在财政方面适当倾斜,加大财政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使原先只能从家庭获得的物质资源,转变为可以从政府及社会获得,使留守老人不再因为物质上的缺乏而忧愁,从而保障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5]
  (二)文化条件的制约。老年人因为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所以时间很充裕,再加上同龄人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精神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单调乏味。具体表现如下:(1)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非常单调。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他们没有像城市老人的丰富的娱乐活动,闲暇时间主要都是以聊天和看电视为主,有的老年人家里甚至没有电视,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2)农村老年人参加活动不积极。由于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比较低,加上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除了唱歌跳舞有人参加以外,许多平时接触不多甚至没有机会见到的娱乐项目根本就没有老人参加。[6]由于忙于应对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加上思想观念的转变,子女往往将孝敬老人理解为给其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只要不生病就万事大吉,往往忽略了父母最看重的精神慰藉。他们将自己的精力花在了工作上,花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很少抽出时间来关注父母的精神生活。
  (三)传统孝亲敬老文化受到的冲击
  1、传统孝亲敬老观念开始蜕变。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传统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同时也提倡人类对自身的重视,追求一种生命的永恒,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价值观。通过祭祀祖先来寄托对生命的追思,通过对父母的孝顺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爱之情,通过生儿育女以期生命的延续,这是儒家孝亲敬老文化流传至今的奥秘所在,儒家孝亲敬老思想的生命意识正是通过这三个层面展示出来。[7]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过分注重物质生活的追求,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年青一代的农民,利益观、价值观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在与孝亲敬老思想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了上风。人们的“孝亲敬老”观念、家庭观念和老年价值观念等都已开始淡化。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诸如重利益轻道义、重权利轻义务、重私利轻群体利益,不赡养父母、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甚至打骂父母等一些与传统伦理大相径庭的想法和做法。[8]
  2、家庭重心转变为“重幼轻老”。在独生子女“一统天下”的今天,其“重幼轻老”现象日益增多。时下有些人,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贝疙瘩”,“玩具零食一火车,生日聚会高水平,上学放学专车送,功课不会父(母)代名”,就是自己经济上再拮据,宁愿自己吃进苦头也不让孩子在花钱上受委屈,对孩子的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对自己的子女疼爱有加,视之为“小皇帝”、“小公主”。但对待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老人,却视为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品”。“老人风范当勤俭,洗衣做饭你当先;冷暖自理身体好,病来看看阴雨天”。在思想上对父母不关心,视父母为多余的人,把父母的养育之恩抛到九霄云外;在行动上对父母不安慰,甚至长期不回家看看,对没有生活来源的父母不赡养,对体弱多病的父母不侍奉。俗语,“宁欺白须公,莫欺鼻涕虫”,延伸到当今社会,所折射出的“重幼轻老”现象,随处可见。
  3、孝亲敬老道德观念淡薄。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随着近年“银发社会”的到来,孝亲敬老问题突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改革带来的不一定全部都是好的改变,人们在思想方面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变化,比如孝亲敬老的淡薄。农村老年人由于年老身体机能的衰退,各种机能的下降,劳动能力不如以前,也不像年轻时撑起整个家,于是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如以前了。一些修养较差,缺乏道德观念,孝亲敬老意识淡薄的子女,看到这些情况很有可能以恶劣的态度对待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另外,随着农村一部分年轻人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将不再将父母作为不可违背的对象,对父母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向。
  三、从孝亲敬老文化角度对完善我国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提出的建议
  虽然我国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对我国的养老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仍然存在上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一)发挥孝亲敬老的作用,建构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中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作为人们应该学习的孝亲敬老模范大力宣传,使“养儿防老”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从而造成了父母在心理上形成老了就该由子女照顾的依赖感,直接加重了子女的养老负担。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使老人在经济上实现独立,使其在物质上不再有对子女的绝对依赖。目前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提倡老年人用自己的储蓄和自己的劳动收入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土地是农民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国家与农村集体发挥土地的最大作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老年人的经济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国家应该鼓励现在的年轻人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积极做准备,尽量可以使自己老年时摆脱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依靠。同时,还应该通过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比如设立老年学校减轻老年人对子女的绝对依赖:一方面通过提高文化素质,使其能够掌握一门具有实用性的技术,能够在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找到能够发挥余热的工作,同时可以使其在经济上不再单纯地依靠子女;另一方面,随着老人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家庭代际间的生活将更加和谐,而且老人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是吸引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了,农民才会对养老保险有信心,才会心甘情愿地参加养老保险。
  (二)以均衡发展为基础,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针对农村养老不再面对的问题,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推行,因为我国具有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鼓励老年人的子女为父母缴纳养老保险保费,大力宣传孝亲敬老文化和养老保险在养老中的优势,使人们明白给父母养老就是为了自己日后更好的养老。就目前而言,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由子女完全缴纳保费,运用科学有效的投资手段提高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以吸引更多的参加者,当多数人已经认可并自愿参加养老保险时,可以将养老保险作为基本的保险形式强制推广开来。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仍要把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模式,继续实行家庭为主、社会为辅的养老制度。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国家要通过政策及财政上的支持保证养老保险计划实施地区的农民的养老待遇支付,保证未实施养老保险计划的地区农民的基本生存权的实现[9]
  (三)宣传家庭养老的道德观念。尊老养老是孝亲敬老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级组织和社会部门应该积极宣传这种优良的传统,使“孝亲敬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每个人都自觉善待老人,尊老爱老。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还要大力加强养老伦理道德方面的宣传教育。因此,要强化农民的孝亲敬老意识,必须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是对农村广大青少年进行孝亲敬老文化教育,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老人的辛勤工作换来的,老人为家庭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使其能够发自内心地敬老爱老。二是在社区等小范围内评选孝亲敬老模范人物。积极宣传尊老敬老养老的先进模范事迹,形成一种以敬老爱老为荣,以不孝敬老人为耻的道德准则。三是要注重精神慰藉重要性的宣传。老年人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时,更渴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应该通过宣传使人们明白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的重要性,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每天都能精神舒畅,安享晚年。
  (四)强化孝亲敬老的价值,加强社会养老、互助养老等机构的建设。大力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在现代社会中实行养老的精神就是要对老年人精神文化进行改善,对文化生活进行提高。发展老年人精神和物质的福利,最主要的是增加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对这一块的投入,由整个社会来承担老年人所需的物质及精神上的食粮,传统的家庭对老年人的关爱已经不再是老年人唯一的依靠,这是大力发展老年福利事业从居家到社会,一个承载体的转变。其次建立独立的老年学校,老年人专门的读书活动、俱乐部,老年人专门的电视台等;还可以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开放的菜园和果园,让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进行双重慰藉。在家中养老为何会慢慢的不能得到保障,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群向城市转移,而高龄人也在逐步增多,最终会发展成为社区式的养老。像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地区,建议尽早增加对这方面设施的保障建设,加快这一块的前期步伐。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生活节奏已经让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难进行,建议可多做些针对高龄群体的养老院及养老公寓,配以合适的文化风格和锻炼娱乐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质量。子女方面不仅仅只顾着忙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还要抽出适当的时间来陪父母,如果父母的身体不好,大病小病的,这样会更加耽误子女的工作和事业,这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不利。所以子女在生活中一定要给父母留下一定的位置,不仅满足父母的精髓慰藉,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
  参考文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4-28
  胡文娟.我国城镇社区养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刘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初探.[D].复旦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基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一项比较研究.[M].2004年.北京.华龄出版社
  张军.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基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M].2010年.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90
  陈贵虎.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颍东区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现状分析.[EB/OL].阜阳市人民政府网.
  赵志茹.中国家庭养老可持续性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1(11)
  李玲玲.农村居民的老人赡养:反馈模式与责任伦理[EB/OL].中国学术期刊网.2011-11-2
  马强.试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网构建研究.[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7-17
  贾茜.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问题探析.[J]现代交际.2011(12)
  刘彦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12)
  林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D].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1]颍东区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现状分析.[EB/OL].阜阳市人民政府网
  [2]杨珞.传统孝道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3]文国成.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EB/OL].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网..2006-5-10
  [4]赵志茹.中国家庭养老可持续性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1(11)
  [5]马强.试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网构建研究.[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7-17
  [6]贾茜.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问题探析.[J]现代交际.2011(12)
  [7]张淼.论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识.[J].学术论坛.2011(9)
  [8]杨珞.传统孝道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9]林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D].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10]杨珞.传统孝道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