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龄工作>>老龄研究
浅谈精神养老
发布日期:2012-12-17

作者:李浪   来源: 四川省宣汉县老龄办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迅速膨胀的老年人口规模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家庭小型化以及消费多样化的推进,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出现急剧增长的势头,由此给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今,老年人在极其原始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等养老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他们不再满足于有形的纯物质吃饱、穿暖的单调生活,更多地渴望于满足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知识教育、政治参与等无形的非物质多样化的高层次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养老” 需求问题日益凸现,它必将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或较长时间内新的养老主题:
  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的主要成因:
  鉴于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一些地方尤其广大的农村地区,不少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他们很难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每天不是二人世界,就是单影只。加之身体状况和社会关系的改变,很容易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交圈,由此产生孤独感和畏惧情绪。尽管物质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却对那些消费相对较低的老年人而言,更多的或更注重的是心理需求的满足,精神上的交流对老年人意义重大。老年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主要是子女,但由于社会发展与转型,子女们为了生计纷纷外出,南征北战,四处打拼,多数时间甚有一年半载也难回家一趟与老人们相见团聚,嘘寒问暖,抚慰情感, “一个闲、一个忙,一个需要陪,一个没时间陪”的矛盾油然而生,便出现了老年人精神照料不足的问题。正如家喻户晓,寓教寓乐,唱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它不仅脍炙人口,朗朗好记,更多的是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表达得淋漓尽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把它纳入法条作为对老年人精神慰籍的规范性行为。如果老年人长期缺乏与亲人朋友的感情交流,就很容易产生感情淡漠,心灰意冷等不良心理,进而导致各类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发生。就老年人自身而言,他们从工作领域退出或体力不支闲着,其活动圈更多是在家庭及其周围极小的范围,有足够充裕的时间,而子女们大都在工作、社会忙碌而没有时间与之交谈和交流,久而远之,便是独影单行,少言寡语,静守家门。这时如果老年人没有适当的自我排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予满足精神之需求。加之,社会革故鼎新,瞬息转变,一些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同地变化,却子女们往往忽视了这种变化,以至于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从家庭来讲,多数老年人的精神贫乏是由“空巢”引起的,空巢,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受到了影响,尤其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巢家庭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二是有些空巢家庭老年人还存在焦虑感。导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空巢家庭老年人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担心生病时无人照顾,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经济枯竭无法生存,担心突发事件无人救援,担心语言权、参与权丧失,担心子女工作、生活等。再就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尊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一些家庭成员中意识日益淡化,一些家庭不重视老人甚至轻视藐看和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有扩大甚至蔓延的趋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不和睦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影响。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看法不一致或相悖,彼此间又少于和缺乏沟通而出现不了解和不理解,相互间常常以不理、抱怨、争吵、指责,以至关系出现恶化,因此出现歧视和虐待老人的现象。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而家庭不和,那将给老年人的晚景投下阴影,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老年人需求精神服务的基本要素:
  一直以来,人们把孝道的主题和赡养的精髓理解为“只要老年人吃饱穿暖”便是孝敬。诚然,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是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远不止这一点或唯一的“孝”的标准。归根到底,现代社会的老年人的需求,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需求,含衣食住行用,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满足。二是文化生活需求,如读书看报、网络媒体、学习研究、娱乐健身、信息谘询等方面的需求。三是心理慰藉需求,好比亲情抚慰、心理疏导、病痛问候、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需求。长久以来,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被认为是与物质需求紧密相连,并对其影响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需求。旨在老年人离开社会生产领域后,为排遣苦闷情绪、改善单调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而产生的情感交流、社会交往、知识求索、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
  1、需求情感交流,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是一种普遍而强烈的精神需求,是老年人个人生活的方式、排遣孤独的渠道、解决苦闷的良方、情感沟通的表现。他一方面依赖自己所爱的人,并把他们作为自己感情寄托的对象;另一面又渴望获得他人的关爱,除了老伴扶持和子女孝敬外,邻里互助、社区服务、心理医治等。
  2、需求人际交往,指多数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或生产第一线,儿女经常不在身边,自身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社交圈明显缩小,而备感失落和无聊,很想走出狭小的居住空间,与老朋友交流,更希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空间。
  3、需求文化娱乐,老年人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又不愿光阴白白浪费,就需要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排解无聊烦闷的情绪,填补孤独寂寞的心情,从中丰富晚年生活,享受人生乐趣。
  4、需求知识教育,“人活到老,学到老”,在不少老年人中体现得尽善尽美,其求知欲不亚于年轻人,他们渴望通过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汲取新知识来更新观念,提高文化素质,丰富人生阅历,溶入时代节奏。
  5、需求政治参与,老年群体是一支不用忽视的政治力量,尤其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里,尽管他们离开了生产领域,但他们并没有退出政治生活,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忱,特别关注关心本行政区域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需求自我实现,老年人的尊严和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老年人追求实现老有所为的本质所在,是愿望精神需求的最高境界,尽管他们已经卸下社会生产和家庭的重担,依然期望继续实现自己对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其满足程度最终决定老年群体精神生活的整体质量。
  老年人精神养老应对的慰籍方法:
  注重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慰藉,是时代赋予养老事业发展的使命。不论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还是发展社区照料,或是发展机构养护,都应该注重提供和组织文化娱乐、感情交流、异地旅游观光和互动养老、亲情抚慰、心理疏导、婚姻鹊桥等方面为老年群体所喜闻乐见的专业服务。都应该特别提醒、教育和督促老年人的子女们,在孝敬父母、为之提供丰衣足食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最重要的亲情抚慰,应经常在老人跟前嘘寒问暖、端茶递水,让他们享受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对老年人来讲无疑是最好的礼物,最大的孝敬。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并成为全社会关注和极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应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力量,加与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关注。
  首先是激活家庭力量。家庭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力量,充分利用家庭血缘关系和家庭亲和的力量,无戒备地多帮助老年人进行自我调适,鼓励老年人增强人际交往,与朋友多倾诉、抒发感情,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消除或缩小家中老人与社会的隔离。家庭在对老年人情感上、精神慰藉上的作用是牢不可破或所被代替,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对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至关重要,必须强化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基础性地位,增强老年人精神幸福,鼓励部分子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留在老人身边奉养老人,以相应的政策鼓励人们在独生子女多的社会条件下减少空巢现象。子女应努力在工作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与老人摆龙门阵、拉家常、参加文娱活动、电话问候、视频聊天、信函往来等多方式与老人进行交流,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第二是整活政府力量。政府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加大宣传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能受到家庭、社会的广泛重视,使老年人接受良好的生活照顾,愉快地安度晚年。建立健全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养老的日常行为。
  其次是盘活社区力量。社区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显要力量,老年人离开生产领域后,第一场所是形影不离的家庭,第二场所是唇齿相依的社区。社区素有“大社会,小总理”之说,承担着政府和部门下放的许多责任,办理着许多该管或政府管不了的方方面面的事务,其邻里互助、感情交流功能明显,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某种精神需求。
  再者是用活民间力量。民间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必要力量,培育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工队伍“以老养老”,授人与渔,建立健全义工志愿者服务对伍,为单身老人提供主动服务,不断完善和丰富银龄俱乐部活动,探索社区养老议事会制度,打造由社工、社区责任医生、义工三方团队,上门为接对的居家老人提供服务,侧重交叉地不断满足老年人社交、尊重和自身价值实现等多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让他们人人快乐晚年青,个个祥和夕阳红。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