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龄工作>>老龄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的困境与养老对策——以薛城区为例
发布日期:2011-04-07
    在对部分镇(街)、村(居)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正面临着多种困难,值得我们深思。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
  1、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调查显示,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甚至没有收入而勉强度日。部分老人能够通过自己劳动实现自我供养或部分自我供养的同时,大量老人要靠子女为其提供经济收入。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农村老人一般不愿意放弃劳动而单靠子女供养。在对薛城区临城办北一社区调查时发现,因该社区耕地多年前已被征用,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守在家。因失去耕地,这些空巢老人即使有劳动能力却因无法参加农业生产而导致收入很少甚至没有收入,只能靠社区每月发放100至180元不等的农民征地补偿款勉强度日,而每天的水电煤气、柴米油盐及青菜萝卜日常开销处处都得花钱。所以,这些空巢老人在经济上只能靠子女辅助。然而一些老人由于子女自己的收入也很低、子女要供孩子上学读书花销很大等多种原因而获得子女给予的生活费很少,导致他们生活拮据。
  2、病无所医成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又一大困境。调查中,大部分老人认为“有口饭吃就行”,而把看病当作一种奢侈消费,“大病拖,小病扛”,虽然饱经病痛折磨却得不到医治。尽管在薛城区已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也确实缓解了一部分老年人看病费用的负担,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农村医疗合作规定了起付线、补偿比和封顶线,然而起付线和补偿比却成为很多贫困老人进行医疗的门槛,他们的收入仅用来维持基本的生存权而无法筹到越过起付线的钱,也付不起开始需要共付的医药费。另外,对国家采取“保大病”的原则,很多老人对体检等很多医疗政策的理解都存在误区。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严重影响着老人的生活。
  3、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问题也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一大困境。随着家庭生命周期最后一阶段的到来,家庭的结构功能分化,很多子女外出,常年很少回家。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可能会改善老人的经济状况,然而物质上的改善难以代替精神上的慰藉,尤其是空巢老人在自己生病或遇到干不了的重活而找不到人帮忙时会觉得更加孤独无助。一些老人即使有同村的儿女也常常会感到儿女“人家各有各的事”,儿女疏于照料陪伴使得这些老人产生自己被抛弃等感觉。很多空巢老人的休闲方式多是串门聊天,然而这种单调的方式难以弥补内心的孤寂,难以减轻对子女的思念,尤其是一些丧偶或独居的老人,他们甚至觉得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听自己说说话,没有人可以陪伴。老人希望子女外出务工,因为子女也要养家也要生活,但是又不满子女无暇看望,他们既希望子女常回来看看又不忍子女误工赚不到钱,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觉得无奈。无奈的还有他们对经济收入、对生活的态度。调查中,在很多情况下老人不会说“是”或者“不是”,他们的回答中常常透出无奈。例如在对“您对经济收入是否满意”的回答中,他们常常会说“满意不满意又能咋样,谁给呢”,细细追问原来他们理解儿女的苦衷,“儿女也是一家人,儿女也没钱咋给呢”。孤独、无奈,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令人担忧。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薛城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诸多困境,分析其原因:我国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也在弱化。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得使用土地的灵活性增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的同时,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这给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功能带来很大的冲击,家庭结构解体的同时养老功能也在弱化。另外,由于信息匮乏、社会支持系统不足和政策制度偏差等外在原因以及自身能力不足、权利保护意识淡薄、农村价值失落等原因使得农村空巢老人不容置疑的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一些高龄、残疾、孤寡等特殊的空巢老人。同时农村社区的自我支持系统也因为种种原因而部分瓦解,子女抚养缺位、亲朋邻里职责弱化、社区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也促成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
  农村空巢老人的状况令人堪忧。老人在年轻时曾对国家、对子女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年老以后分享社会成果时却被推到了边缘化的地位,这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上是一种很大的不公平,在心理上也会造成被剥夺感。他们自身身体状况不佳,生活上被疏于照料,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人的自我功能实现受限,甚至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空巢老人淡薄的养老保障风险意识和淡薄的“赋权”意识间接地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他们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相对剥夺”的不平等地位。笔者认为,随着薛城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这种不平等将会给区社会稳定和有序的发展带来不和谐因素。
  三、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一些建议
  1.加强人文关怀,深入农村社区宣传,改善家庭功能。首先,对农村社区宣传“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提倡“孝”道,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同时,积极宣传社会养老,协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观念,使其了解社会养老,协助其了解通过缴纳社会养老金等方式来防范养老风险、改善老年生活。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在社会上加强宣传,倡导社会资本与个人资本相结合进行养老,倡导民营等资本投资于农村养老事业,呼吁社会力量对贫困老人养老救助。其次,介入农村家庭,采用个案辅导等工作方法,帮助老年案主“充权”,了解自身权利,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案主的自决能力,采用家庭治疗模式等个案工作方式,来减少“虐老”等不良行为。
  2.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做好老年社会工作。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社区工作人员要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开展“一帮一小组”“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对老人给予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
  3.完善社会政策,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目前,中国农民的职业、角色(如职业农民、乡镇企业农民职工、城市流动农民工等)分化复杂,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出现社会分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方法上应因地制宜,在社会政策影响上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可以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采取不同的社会政策建议,如在经济较好的村(居)首先推广社会养老保障,逐步扩展;对于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应鼓励其利用征地补偿安置费来缴纳养老保险等。
  4.开展辅导帮助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即农村空巢老人中的高龄、残疾、特困、五保户等,对其给与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广泛组织、推动义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其能够结合老人的需求和实际生活状况开展活动,从身体和心理等多个层面上帮助老人。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