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龄工作>>经验交流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编织“四位一体”爱心网,扎实开展关爱空巢、特困老人大行动
发布日期:2015-09-22

来源:全国老龄门户网站   

 

     西充县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3834人,占全县户籍人口649804人的22.1%,占常住人口的39.4%;其中农村60岁以上“空巢”特困老人54200人,占老年常住人口72650人的75%。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快,高龄人口剧增,空巢化速度加快,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生活不便、就医困难、感情寂寞”三大现实问题。2013年以来,我县以创建“全省敬老模范县”为目标,坚持“政府宣传引导、干部真心帮扶、家庭主体赡养、社会合力关怀”的原则,着力整合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空巢”、特困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形成了以点带面,逐步深化和拓展的态势,探索了一条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特别是村居干部“联社包户”,乡村医生“上门巡诊”,联户居家“互助养老”等经验在全省推广,被《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香港卫视等媒体宣传报道。全县养老事业朝着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党政重视、鲜明引导

  对破解农村“空巢”、特困老人这一社会难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韩伦红和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县级退职领导干部、老年服务中心、民政局、文广局、卫生局、政协社工委等单位30多人深入基层调研,召开5次会议专题研究。从“空巢”、特困老人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切合实际的措施办法入手,确立了“政府宣传引导、干部真心帮扶、家庭主体赡养、社会合力关怀”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从2013年底,我县率先在全县开展关爱“空巢”、特困老人大行动,把关爱“空巢”、特困老人作为我县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主动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现实难题的“民生实事”来抓。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西充县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大行动实施方案》、《西充县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办法》,并将关爱“空巢”特困老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县委深化作风建设的五项重点工作和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纳入我县扶贫攻坚民生扶贫工程。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县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关爱空巢老人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县关爱“空巢”老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具体协调解决关爱服务工作的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民政局)和关爱信息服务中心(县老年服务中心),负责关爱行动和居家养老服务的日常工作。为推进我县关爱“空巢”、特困老人大行动的顺利实施,县将关爱工作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综合考核;县财政在预算内安排资金200万元专项配套用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承接服务的老年服务组织给予经费补助。同时政府出台了惠老“四项政策”,实行长寿津贴提标2/3,年终大额门诊费用补偿比例提高20%,大病重病比例提高3-5%,优先享受救济救助,解决“空巢”特困老人医疗负担重的问题。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关爱“空巢”特困老人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构建“两个”(组织、服务)体系,编织“爱心网”

  我县通过建立县、乡(镇)、村(居)、社(组)四级关爱服务组织和“七个一”关爱服务体系,铺筑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县5.4万名“空巢”、特困老人“分类施策”的关爱服务全覆盖。

  (一)整合为老服务力量,建立“四级”关爱服务组织体系

  为了使关爱“空巢”、特困老人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全县以各级党政干部、涉老部门、老年协会、社团为主,县、乡(镇)成立关爱“空巢”老人工作领导小组和“空巢”老人服务中心,村(居)成立“空巢”老人服务站,社(组)成立“空巢”老人互助组,负责全县“空巢”、特困老人的关爱服务;以县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中心、旅外人士联谊会、扶贫开发协会为依托,吸收157个公、民办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涉老服务行业及老年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社团组建县老年服务中心;乡(镇)、村(居)以老年协会、村(居)“四职”干部、乡、村卫生院(站)组成老年服务中心(站)、社(组)长为联络员,承接政府为高龄、失能、空巢特困老人、“三无”老人、散居“五保户”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全县44个乡镇和621个行政村,5683个社(组)全部建立了关爱“空巢”、特困老人的服务组织和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的服务组织,配备了爱心联络员2958名。在措施上,以基层干部和服务组织履行责任义务和献爱心为主,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补充,实行“双挂钩”(村社干部、村医生年基本报酬30%与关爱服务工作考核挂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考核挂钩),形成了“基层干部+村医生+老年协会+爱心联络员+老年互助组”五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关爱组织体系。

  (二)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建立“七个一”关爱服务体系

  资源共享、村村建立一个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根据我县农村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特点,整合农村的各类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文化中心等),实行多块牌子一个阵地,充分利用村级闲置资产(村小学加工房等)和已有的设施设备,多方筹资和整合新上项目资金,配备一些必要的娱乐健身设施、报刊杂志、电视等。全县621个村(居)逐步形成村级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性老年活动阵地。

  充实完善,村村建立一个老年协会。对全县44个乡镇、621个村(居)老年协会进行清理整顿,按老协《章程》充实配齐了乡、村两级老年协会班子,健全各项制度。乡镇、村(居)老协会长兼任老年服务中心(站)主任,老协和老年服务中心(站)合署办公,把关爱“空巢”、特困老人大行动与老协工作有机结合。“两老”组织,组织老人开展学习,通报村上工作,献言献策、读书看报、健身娱乐、健康讲座、生活互助、敲门问候、生病慰问、生日祝贺、送老送终、民事调解、维权服务等活动,实现老协自管自治、自我服务。

  县乡共建,村村成立一个卫生站。采取农村卫生医疗项目新建一批,利用村级闲置房屋自筹资金改造维修一批,利用农村闲置的民房临建一批的办法,616个村建立了卫生站,按照村医生的公共服务职能,由村委聘任了839名村医生驻村行医,建立了村医生“定期上门巡诊问诊、入户签到、离岗解聘、绩效考核”等制度,让每户老人能享受到就地诊治、上门巡诊服务。

  传递爱心,村村建立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县村(居)4900多名基层党员组成了621个党员志愿队,对高龄、失能、半失能、智障“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志愿关爱服务。

  分片就近,社(组)成立一个老年互助组。各社联络员或老协成员担任互助组长,把居家就近的老人分片联户互助养老,实行年轻点的和年龄大的老人,身体健康的与高龄、体弱多病的老人联户互助,全县已建立老年互助组6000余个,覆盖每社每户,5万多名“空巢”、特困老人实现居家互助养老。互助组的老人每天相互敲门问候,结伴外出,帮生病的老人请医生、送水送饭,病重的老人通知村社联系干部和子女亲戚,相互上街代购物品,相互帮助抢种抢收、协调邻里家庭矛盾等,使老人生活中诸多的烦事在身边就能解决。

  全面普查,建立一套“空巢”、特困老人和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信息台帐。每年初,根据人口变化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任务,县、乡(镇)、村(居)老年服务组织分别建立当年《“空巢”、特困老人信息台帐》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信息台帐》,台帐收集了老人家庭情况、健康情况、经济状况、子女信息、村(社)联系干部电话。建立了县、乡(镇)、村(居)三级信息档案和信息平台,县、乡(镇)老年服务中心设立了老年服务热线电话,受理老人们的咨询和求助以及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诉和监督。

  便老利老、户户发放一张“爱心联系卡”。全县为5万多名“空巢”、特困老人每户发放一张“爱心联系卡”,联系卡上有本村联系老人的干部、村医生、联络员、子女、亲戚的联系电话;对全县650名瘫痪、智障老人配备了“一键通”的智能手机,有疾病能快捷求救,失踪能定位施救;对全县1000多名高龄特困老人由社会赞助配备了一部老年机;对所有的老人手机都加入村(居)的短号网,把村社干部、村医生、联络员的短号排入前面序号,极大方便老人“疾病求医、有难求助”,也便捷老年服务站与老人联系、沟通问候。

  (三)因地制宜,创新关爱服务模式

  关爱服务本着就近、方便、经济、实用的原则,在构建关爱组织体系和“七个一”关爱服务体系的同时,各地因地制宜选择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模式,因地施策开展关爱活动,使关爱活动更贴近老人。

  紫岩乡观音庙村建立“五队”专业化为“空巢”、特困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该村针对农村“空巢”、特困老人要依赖土地生存,但又缺技术、缺劳力,以及年老体弱生活不便,精神文化生活枯燥的情况,由村“两委”和老年服务站牵头,由村“四职”干部、村医生、村老协、党员、社组联络员及老年互助组成员30多人按照各自特长组成五个专业服务队(生产技术服务队、生活帮扶服务队、疾病救助服务队、老年权益保障维权服务队、文化娱乐服务队),为“空巢”、特困老人提供生产技术、生活帮扶、疾病救助、老年维权、文化娱乐等“五方面”的关爱服务,该村实施“五队”服务以来,生产技术服务队帮助80多户解决因缺技术、缺劳力致贫的问题,通过对生产抢种抢收、抽水抗旱、防虫治病、果树管护和销售的服务,初步形成了上千亩的“青靓”柑桔产业园,帮助了老人助农增收,老年人均纯收入提高300多元,土地无一户荒芜。生活服务组对25名高龄、特困老人敲门问候、代购代办生产生活用品、修理电器、料理家务、解决特困高龄老人身边“难事”达300多人次。疾病救助组坚持对老人巡视巡诊、健康指导,送病重病危老人到县、乡医院住院救治20多次,帮子女护理8次,使老人生病有人管、有人救、有人护理。文化娱乐服务组成立了老年锣鼓队、川剧座唱队、红歌队、舞蹈队、读书会等兴趣组,九九重阳节、春节组织老人和回乡儿女吃“坝坝宴”,开“联欢会”,老人生日组织文艺队前往祝贺,老人过逝组织锣鼓队送葬,每天组织老人到“中心”唱歌、跳健身舞,该村每位老人都踊跃参加,生活得十分快乐。老年权益保障组主动参与“两委”惠老政策执行的监督,保证各项惠老政策公平、公正、公开落实,调解了15户儿女不尽赡养老人义务和家庭邻里矛盾纠纷等涉老案例,切实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老人高兴地说“有了维权队,惠老政策公平了,我们过去有苦难言的事解决了,日子过得踏实了,心情舒畅了,成天‘揪心’的事少多了”。

  西碾乡黄家垭村、界牌湾村,东太天马山等村针对边远山区高龄失能、体弱多病特困老人多的特点,实行村“四职”干部、村医生、社联络员“三位一体”重点关爱失能、特困老人,村干部包社联户,每周至少巡视两次,村医生至少每两天巡视一次,社联络员每天上门问候一次。“四职”干部负责失能特困老人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村医生负责对老人身体的适时监测和健康的指导,社联络员每天上门问候,了解老人的需求,帮助老人代购生产、生活用品,生病喝水吃饭等具体问题。“三位一体”形成一个“服务圈”,为高龄失能特困老人提供周全的亲情服务。

  罐垭乡文昌岭等村为解决子女外出务工,高龄失能体弱多病的老人居家养老困难的问题,在每年春节期间,由村老年服务站(老协)组织返乡子女与村老协签订老人的托管协议,依托亲戚、邻居对老人实行托管,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由儿女承担托管费和老人的生活、医疗等费用。由托管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帮助老人料理需帮助之事,解决了家庭比较贫困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难题。

  凤鸣镇新书房等村针对子女外出务工多,一些子女不完全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问题,为了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督促儿女履行应尽的义务,组织全村60户在外儿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协议对被赡养人经济上供给、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等方面规定了儿女应履行的12条义务。通过赡养协议的签订和村上的监督,该村兴起了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风气,没有发生一例儿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

  县法院、司法局和老年服务组织联合开设老年权益保障维权通道,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县老年服务中心开通为老服务热线电话,受理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诉,惠老政策 的咨询,儿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投诉;县司法局负责对涉老案件进行司法援助,县法院专门设立老年人权益合议庭,由民一庭庭长任审判长负责审判典型性的涉老案件;乡镇、村(居)老年服务中心(站)组织老年权益保障维权队,调解老人与儿女的矛盾纠纷,教育不履行义务的儿女。

  三、弘扬忠义文化,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西充是忠义文化之乡,孝老敬老的传统代代相传。为了发扬我县孝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倡树敬老爱老的新风尚。全县开展“学习赵凤林、争当敬老模范”活动,太平镇敬老院院长赵凤林,三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先后侍养134位孤寡残疾者,为69位老人送终,老人们亲切称其为“好儿女”,先后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感动南充十大人物”,被西充誉为“孝老”楷模,我县以学习宣传赵凤林先进事迹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孝亲敬老模范单位”、“敬老模范”、“孝心儿女”的造树活动。评选表扬了“敬老楷模”赵凤林,晋城镇滴水岩村等20个“敬老模范单位”,李明俊等10位“敬老模范”,陈开秀等30名“孝心儿女”。并隆重举行了表扬大会,激发了人们的孝心爱心,在外儿女受到感召,纷纷“回家看看”,弥补亲情缺失。太平镇大轮寺村8社鲜迎春外出务工三年未回家,听同乡说起本村“孝媳妇”杨秀芬的事迹后,深受教育,2013年春节赶回家向父母敬孝。

  四、社会参与,寻亲问孝,形成关爱合力

  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大“行动”,共同关爱“空巢老人”,共唱孝老敬老之歌。

  (一)开展“寻亲问孝”行动。我县发挥县旅外人士联谊会与全国在外乡友紧密联系的优势,在旅外人士联谊会设立“空巢老人”及子女的信息平台和老年服务中心,建立“空巢老人”和在外子女的信息台帐,与全国20多个省、市旅外人士联谊会共同督促在外子女履行对老人赡养的义务,定时给老人付赡养费,每年至少一次回家看父母,每月至少一次电话问候。对长期不寄钱、不过问老人生活的子女,由旅外人士联谊会和当地乡友联谊会进行说明教育,促进在外子女关爱老人。在县联谊会(老年服务中心)和各乡镇、村(居)老年服务组织的督促下,全县200多名“不孝儿女”转化为“孝心儿女”。多扶镇西三井村“空巢老人”陈大爷,因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不寄钱,不过问老人生活,年逾八旬仍然拖着年迈的双腿下田干活。村社干部在多次电话联系教育无果的情况下,上报到“联谊会”,联谊会及时与在福建务工的儿子联系,并将老人寒冬腊月赤脚下地干活的照片发给子女,通过耐心说明教育,其子诚恳接受了批评,再三感谢组织的关心,马上向父亲电话道歉,寄回生活费500元,并安排附近亲戚对老人进行照顾。在全县关爱行动的感召下,在外儿女每年春节、清明节返乡期间,200多名乡友主动办“坝坝宴”,请本村本社的老人过年过节,寻亲问孝,把失去的亲情又找回来了。

  (二)开展“基金”捐赠行动。全县在老年服务中心设立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基金,并在各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乡友的爱心捐赠。两年多来,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帮扶之手,捐款捐物达500余万元,定向捐赠完善100多个村级老年活动中心和3个敬老院,帮扶特困“空巢老人”上万人。2014年春节乡友联谊暨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基金启动仪式上,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100多名乡友及企业,被家乡关爱行动而感动,纷纷慷慨解囊,现场募捐达198万元。爱心企业家杜代武先生个人为关爱“空巢老人”建活动中心、购买智能卡片机、帮扶特困老人等,捐资达60多万元;永清乡广川庙村妇女主任杨碧芬,家里省吃俭用,拿出自己的干部补贴和丈夫务工的积蓄5万多元,为村上办起了200多平方的老年活动室和社上的老年互助站,对6位特困老人生活每月按时进行救助,为特困老人办“生日宴”,腊月八吃“腊八饭”,春节吃“团年饭”,把村上的“空巢老人”当成自己的老人,村上的老人把他当作自家的“闺女”。

  (三)开展公益下乡行动。发动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类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空巢老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四川昌信房产公司出资200万元,在县老年服务中心的组织下,在全县开展“昌信·英伦尚品关爱空巢、特困老人‘让爱回家’系列公益活动”。到六个中心场镇对近万名老人送川戏下乡慰问演出,为上千名老人义诊、书写春联;为“空巢”老人现场开通可视电话,赠送老年保险;培育全县46个“敬老示范村”,捐赠完善示范村老年活动中心设施设备1046件,解决“空巢老人”活动阵地;开展“一对一”“心连心”的帮扶关爱,招募千名“爱心大使”,开展文化下乡、巡回义诊、老年健身、义务维修、精神慰藉、扶贫济困、法律援助等活动560多件次,让“爱”的阳光洒满西充大地。在今年春节期间,全县开展了“让爱回家”“十个一”的公益活动,新疆、重庆、绵阳、德阳等20个地区乡友联谊会纷纷响应,动员乡友人人做一件献爱心的事,3000多名乡友向家乡老年活动中心捐款捐物达150万元。央视蜀地西充频道联合“中国微电影城”项目单位捐资135万元,慰问农村特困“空巢老人”4400余人,组织专业演出队深入44个乡镇巡回慰问演出。县、乡医院,民营康桥医院为“空巢老人”病患诊治开设绿色通道,建立“空巢”、特困老人就医健康服务台帐,就医免费接送,体检费减半,出院后专人回访,对“空巢老人”特困患者进行医疗救助。仅今年1-8月为上千户特困老人减免医疗费用30多万元,让老人看病顺心、看病舒心。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为高龄、失能、智障“空巢老人”赠送一键拨号的智能机620台、老人机1440台,紧急情况只需一按就有人上门服务,方便老人疾病求医,困难求助。

  五、破解社会难题,弘扬“正能量”

  我县通过扎实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行动,初步破解了“空巢老人”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推动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变了干部作风。我县将关爱“空巢老人”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与“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双向考评”、“三项挂钩”的办法,促进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在活动中,全县党员干部3万余名党员干部对口、结对认亲5.1万户“空巢老人”,与“空巢老人”零距离联系接触、“面对面”交流沟通、“心贴心”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近10万余件,实现入户走访、联系帮扶“无缝覆盖”、“不留真空”。广大党员干部在倾情服务、解难助困中亲民务实的作风进一步锤炼,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结下了心心相印、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

  ——旗帜鲜明扬正气,树新风,培育了社会道德。在扎实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中,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敬老孝亲先进典型,集中曝光一批“欺老弃老”的反面典型,各级组织纷纷开展敬老孝亲评选活动,充分激发了人们的孝心爱心。在外子女纷纷“常回家看看”,平时不管不顾父母的反面典型转化为“孝心儿女”,社会各界纷纷关爱帮扶空巢老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形成,“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的内涵更加凸显。

  ——务实有效解难题、聚人心,赢得了群众满意。“空巢老人”是在外乡友普遍牵挂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县通过党委政府的主导、推动和引导,活动始终聚焦群众所急所盼、破解民生现实难题,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看似有子女赡养,实则孤独寂寞,诸多不便的特殊群体得到贴心帮扶和心灵慰藉,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在真情感召,参与活动中经受了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关爱活动让真情的“阳光”照进了“空巢世界”,曾经缺失的“温暖”又“回来了”,老人们高兴,在外务工的子女们感激,很多乡友纷纷给县乡干部打电话发短信,感谢“党委政府把民生抓到了心坎上”。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员干部的亲民务实作风,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感、认同感明显增强,对家乡的荣誉感、自豪感明显增强。在我县“进村入户、问情联心”社会调查中,满意度高达99.72%。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