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老龄工作>>工作资讯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决胜小康大看点
发布日期:2016-03-23

  来源:新华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专门列出一章针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专门列出一章针对与人口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基本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了要求。这两章的内容,其实都与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彼此不可分离,相互不可对立,必须全面把握、有效实施。

  比如:“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明确规定:“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可以说,这是我国未来5年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大看点,展示了全套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政策措施,其基本要素齐备,整体推进性强,这一点显而易见。

  我们知道,中国人口老龄化是跑步前进的,来之快,来之急,来之猛,去之难,而且是未富先老的那类。据资料介绍,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强,特别是随着医疗科学事业的进步与健康促进能力的增强,我国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人口类型开始向成年型转变。到1982年,0—14周岁人口比重在30%—40%之间,而65周岁以上人口比重却在4%—7%之间,人口结构初步进入成年型,而不是年轻型。8年之后,也就是到了1990年,少子化倾向一点点显现出来,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口年龄中位数在极速上升,已经成为典型的成年型人口。这为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作了铺垫,人口老龄化提速已经是难以逆转的事实了。

  接下来,少子化倾向更加凸显,人口老龄化更加凸显。仅仅相隔10年时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发生了超出人们预料的改变,人口继续朝着老化的方向发展,人口发展失衡苗头此时开始充分暴露出来。比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2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距离国际通用标准7%只差0.04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此后又隔了10年时间,也就是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竟然突破国际通用标准7%,径直达到8.87%,比2000年上升了1.91个百分点,这实质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发展了,而且幅度很大,速度很快。

  近几年,人口老龄化无情地在加速。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5%,大大超过了国际通用标准10%的底线,超过5.5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0.1%,首次突破10%,超过国际通用标准3.1个百分点。中国人口老龄化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慢跑,再到目前的快跑,都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仅仅是伴随着一个“未富”的问题,还伴随着一个“少子”的问题。“未富”,我们正在解决;“少子”,我们也正在解决。未来5年,要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新征程上,我国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方面要“十管齐下”大力应对人口老龄化。这显然是艰难之事,不得不为之事。当然,需要循序渐进。

  所说的“十管齐下”,即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应对人口老龄化体系所涉及的十大支撑点——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这些关键词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就不会成为完整的应对体系。而解决有钱养老,有房养老,有孩养老,有家养老,特别是解决养老服务、健康保障、家庭发展三大难题,则是中国最终走出人口老龄化困境的希望所在。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开展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健全人口动态监测机制。这是今后人口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实际问题。其重点、难点在于鼓励人们普遍生育两个孩子,彻底告别少子化困扰。只要根除少子化,才能拉平人口年龄结构,有利于平抑人口老龄化。

  与此同时,要切实将“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公平参与并更多分享发展成果”落实到全社会每一个角落,包括落实到每一个家庭,进而形成养老育小、男女均尊、消除歧视、彰显公平、人人舒心、尽享阳光的全面小康生活新局面。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于此。

(  责任编辑:老龄委)
【打印】   【关闭】
主办:bet365娱乐网址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行政中心11楼) 浙ICP备13023565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